毕业已很多年,却从未断了跟体育的亲密关系,每年也都会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大大小小的聚会上见到同学、老师——他们中有些人不断地变化着,有身份、有身材,还有容颜。当然,也有很稳定一成不变的踏踏实实做着一份工作的,这些人多数在教书育人。 回头去看,突然发现,体育和体育学院给自己的,不仅仅是那四年的大学时光、同学情以及师生情,还给我种下了“喜欢面对挑战”“不轻易放弃”“团队精神”“强大的意志力”等诸多优秀的种子,而毕业后继续对这些“种子”的浇水施肥,才打造了职场中与众不同的我,和我们这一类人——体育生出身的职场人! 或许,过去与汗水相伴的体育生涯就是我们今天的“因”,而今天因为体育和体育精神所得的收获,则是它的“果”!这,才是体育、体育学院、体育精神无私给予我们的最大的资源和财富! 有媒体做过统计,美国的历任总统、多数超级公司掌门人都有一定的体育特长,甚至是专业运动员出身。他们认为,专业的体育训练经历,不仅仅馈赠给了从事者强健的体魄,还给了他们获胜的信心与荣耀,更重要地是教会了他们“团队精神”,让他们明白如何发挥团队的力量及每个人的积极性。而这,恰恰是做好一个leader的必要素养! 以我们96级体育系本科2班为例。多数同学从事了他们最爱的教育职业,继续传播着体育和体育精神的“因”,相信这个“因”会在未来收获更多的“果”,并且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也有不少同学改了行,有的成了腰缠万贯的老板,有的做了金融、做了餐饮。而我,先是做了记者,在新闻单位混了十几年后转身扑进了生物基因领域。我想,无论大家毕业后从事了什么职业,曾经作为运动员的那股精神一定对我们起到了或明显可见或无形的影响。 每年的正月十四日,是96级体育系驻济同学雷打不动的聚会日;每年的暑假,都是我们大学舍友坚守的碰头会。每次聚到一起的时候,大家都卸下了各自的面具,重新套上“体育生”“同学”的身份,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文化西路那片火热的田径场、训练馆、风雨球场,还有那些路边摊儿…… 这么多年,回头再看,依旧感觉“幸好做了体育生”! 作者: 于晓朋,山东体育学院1996级体育系本科2班。 |